蘭漪的詩號出處: f C_H0h3
OZn40"`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幽幽,恍惚使人愁; bb}$7v`G
經年舊時人,今非昨,竟成各,揮劍斷紅袖。 <R.Ipyt.
#y>q)Ph
t1rAS.z&
《木蘭花慢-天問體中秋詞》宋 辛棄疾 >m'n#=yap
=?oYEO7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sB+
B,DF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1GmU5v(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VAm4
飛鏡無根誰繫,姮娥不嫁誰留? <s1
?
e<D +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 q)QM+4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Q=n2frW(T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8h'*[-]70u
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z"${ zw
dQ`=CIr
LnlDCbF;!
《釵頭鳳》宋 唐琬 4KnrQ-D
>(BAIjF
E\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o|bm=&f
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 6H'W]T&
難!難!難! \wM8I-f!
fZ[uNe[|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y&tF'qG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rJw
Ws
瞞!瞞!瞞! E9~}%&
klxNGxWAX
Dg'BlrwbR
佾雲劍式-八佾舞劍 :@]%n~x
r9y(j
z
八佾舞為現存的唯一典儀舞蹈,其形式為一行一列的四方隊形,舞童著周朝制式禮服,文舞手執羽籥,武舞手執干戚,八佾舞為童子六十四人分為兩組,一組三十二人手執羽、籥,一組三十二人手執干、戚,站四方隊形整齊而不變。 AEE&{_[S
~d"9?K^#
六佾則三十六人,四佾則十六人,六佾以下均為文舞。舞於廟堂、庭院,或郊野祭壇之下。典儀舞蹈則多為慶祝之用,如婚禮、祝壽、慶功等,舉行隆重的典儀與盛大的舞蹈。舞蹈多作吉祥字句之排列,如百年好合、萬壽無疆、大下大平等以示吉祥。 +Vw]DLWR
bD4aSubN
「佾」的意思就是「行列」,「佾舞」就是一種行列整齊的祭祀舞蹈,左傳曰:「天子舞行人佾,諸侯舞行六佾,大夫舞行四佾,士舞行二佾。」按規矩,皇帝太廟才能使用八佾舞制,但因自唐封孔子為文宣王,南嚮受享,確定先師萬世師表,通貫古今,德配天地,領袖群倫之崇高至聖地位,所以從歷史沿革承襲來看,自唐封文宣王,至清光緒三十二年,詔祀孔皆周大祀八佾,從此八佾舞乃成為祭孔釋奠典禮的項目之一。以前祭孔時,即有二派主張。一派主張孔子死後,因被封為文宣王﹝諸侯﹞,且孔子謙虛有禮,若用八佾舞祭之,孔子會擔當不起,因此採用六佾舞。另一派主張孔子道德學問淵博,影響甚鉅,比皇帝還偉大,故用八佾舞。一直到了民國57年,先總統 蔣公指示教育部及內政部進行研究改進,59年才依『禮樂之改進』,以明朝為主,不過佾舞還是沒結論,但原則上是以八佾舞為主﹝視丹墀大小來決定﹞。 Pt\GVWi_t
MNu\=p\Eq
現今制定的八佾舞次序及動作如下: :e!3-#H
1.八佾,六十四人,每列八人,八列,直為列,橫為行 'v0(ki#
2.東西佾均向北面,為正立。東佾西面,西佾東面為內向 [|tlTk
3.樂舞生,左手執籲,右手執雉翟 <Oihwr@5<
4.樂依樂章之字,每字一動,八音齊奏 vNSeNS@jxC
&b9bb{y_$K
1dl(`=^X
大日如來 c$b~?Mx
|}D5q| d@n
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及應化身,釋迦牟尼佛是賢劫千佛中, 0}qnq"
第四尊應化到娑婆世界的教主,屬應化身佛,祂的報身是盧舍那佛, 法身是毗盧遮那佛,也就是大日如來。 49-wFF
毗盧那也譯作「遮那佛」、「毗盧舍那佛」等,由於毗盧遮那是古印度意為「光明遍照」、「遍照一切」、「大日」等的音譯,所以毗盧遮那佛也被尊稱為「大日如來」。 G^2%F5@
何以稱為大日如來呢?以世間太陽為例,日出時,陽光遍照大地,無分貧富、貴賤、賢愚、好人、壞人,對大地萬物均平等普照,這就好比佛陀大公無私地施予眾生無限地佛光加持般。為何在「日」之 Wo+^R%K'4
前要加一個「大」字呢?因為太陽的光照仍有陰影及死角,它無法照及覆盆、暗室及地下……等處,且太陽亦有毀滅的一天;而佛德卻能週遍一切處,無一眾生不接受其普照,此佛光乃不生不滅,互古常恆,遍十方法界,故稱「大」日如來。 DW>|'w%
「大日如來佛」是密宗世界的中心之佛。 iCNJ%AZH
由我們匠居住的世界到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必須經過十萬億土;換句話說,只要是往西的一個方向便有十萬億個佛。 xM2UwTpW
大日如來即為在這無數個佛當中,最為「中心的佛」。 82KWe=
V|j{#;
SmCtwcB1
曼陀羅 TxvvCV^
梵文:mandala H{I,m-
音譯:曼荼羅、滿荼羅、漫荼羅、曼吒羅、蔓陀羅、滿拏囉 M%v 6NxN
語譯:梵語曼陀羅是由意為「本質」、「真髓」、「醍醐」的manda,以及意為「得」、「所有」的la所組成。 bu,xIT^
因此「曼陀羅」一詞即意謂「獲得本質」或「具有本質之物」。即是指獲得佛之無上正等正覺。 pz ~REsx
義譯: 1.原義:壇、壇城、道場。 bBgyLyg
在印度修密法時,為防止魔眾侵入,而劃圓形及方形之區域或建立土壇,並於其安置諸佛與菩薩,並加以供祭。 vEC#W43l
新義:輪圓具足、聚集。 w"
,ab j
曼陀羅使用一定的方式聚集諸佛與菩薩之聖像於一壇,將諸尊的本質真理完整的表現出來,猶如圓輪一般圓滿無缺,即佛的慈悲與智慧的表現。 V#TNv0&0
St;@ZV
另,也為以大日如來為中心的諸佛圖畫。 )(-aw,iK
I]6,hygs
Q3rLCg,;
夜叉劍 e`bP=7`0
夜叉,八部眾之一。通常與[羅剎]並稱。又作藥叉、悅叉、閱叉、野叉。意譯輕捷、勇健、能噉、貴人、威德、祠祭鬼、捷疾鬼。 K:54`UJ
女性夜叉,稱為夜叉女.....指住於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或守護正法之鬼類。 <|1Khygv
夜叉受毘沙門天王統領,守護忉利天等諸天,得受種種歡樂,並具有威勢。 0`$fs.4c
&x)nK
FE3uNfQs|
<出處>.密教神明事典.唐宋詞選.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