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再來可能會有一陣子沒辦法回來這裡發文想在2017之前,將近期看過的好電影分享給大家盡量多分享心得而不劇透《震盪效應》﹝Concussion﹞是一部2015年的美國運動傳記劇情片電影演述一名奈及利亞裔美國腦神經學醫生班奈特‧歐瑪魯在驗屍過程中發現,橄欖球運動員的大腦竟然存在「慢性創傷性腦病」(CTE)使許多運動員深受大腦病變造成的情緒暴戾、行為失常所苦,甚至因此產生自殺念頭。他打算將此發現公諸於世,避免因美國人瘋狂喜愛橄欖球運動,而造成眾多年輕運動員在無風險意識的情況下投入此行列,但研究內容卻遭國家美式橄欖球聯盟強烈否認,使他面臨對事業造成強烈衝擊的危機,甚至危及歐瑪魯的家庭與愛人。看完這部電影,內心衝擊真的很深,片名簡直取得恰到好處。對威爾史密斯的印象一直偏向爽片動作片影星看完這部電影,完完全全對他刮目相看﹝自罰三拳> <﹞。主角歐瑪魯複雜隱晦的情緒在威爾史密斯的演繹之下,既細膩真摯又富含層次,光是一個考慮是否接受升官提議的場景,他將內心千言萬語化作精緻的身體表情,竟能在如此平靜的時間點令觀者心潮滾燙。歐瑪魯對自身職責的堅持完美與高度道德感,讓他不受同事的歡迎,在驗屍的過程中,總要把死人當成活人一樣尊重、關懷,用盡良好的驗屍器械不說,更是怪異地在屍檢時與死者進行日常生活般的對話。若從屍檢中發現問題,往往寧可自費,也想將事情真相釐清。他擁有多種不同領域的高學歷與專業知識,卻保有一顆小男孩般純真善良的心。從來不關注橄欖球運動的他,不明白為什麼美國人如此熱愛橄欖球,甚至不明白,在美國人眼中,如果上帝是第一位,那橄欖球就是第二位。試圖揭露橄欖球運動的致命風險,無疑是毀了橄欖球聯盟一手建立的「橄欖球經濟」,等同於挑戰世人心中無法撼動的信仰。他信仰上帝,但他更信仰真理與正義,幾番天人交戰的心理掙扎,他在妻子的鼓勵與支持下,決定尋求醫療界相關專業學者的幫助,讓他能夠將手上的研究成果公諸於世。他深信只要提出科學上明確的證據,就能說服世人接受並且改變,然而,人們複雜的心思卻遠遠不是他能夠應付的,橄欖球聯盟為了保護背後龐大的經濟利益而汙衊他、打壓他,不認同他證據確鑿的學術研究,不知來源的隱藏威脅甚至對他的家人如影隨形。歐瑪魯對於素未謀面的陌生人,抱持一份溫暖與堅守,他心疼曾經舉世聞名的橄欖球員,竟在步入中年之後,因不為人知的腦傷而受盡世人嘲諷,連家人都因不知道他們生病而離開粗魯暴戾的他們。為了找出真相,他不惜耗盡家財、一頭栽進腦傷的研究,甚至還開始關注起他原本毫無興趣的橄欖球賽事。劇情的最後,因為出乎意料的轉折而見到一絲曙光,可說是溫暖人心的些許安慰,但歐瑪魯與電影最初的模樣已經完全不同了。就好像,原本單純而歡欣的孩童,因看盡人世無常而失去笑容,那顆曾經相信正義的傻膽被狠狠揍過一回,即使仍然堅守著這份信仰,卻多了過往所沒有的悲傷與憂慮。電影中最讓我有感的台詞:01. 歐瑪魯向某位醫界權威提出腦傷證據的時候,那名醫生糾結老半天,最後惡狠狠從口中低咒一句:「I hate this shit!」「But… It’s science!」電影彷彿人間的縮影,觀者可以看見,因相信科學證據而轉向支持歐瑪魯的人;也可以看見,無論證據如何確鑿、說明如何情深意切,仍然堅持不應該公開真相以保護年輕運動員或打破現狀的人。這份劇情理解與現實投射,讓人油然而生一股悲傷與無奈。有時候,這確實就是我們所存活的世界。02. 妻子熟睡的夜間,歐瑪魯悄悄下床,輕輕趴在妻子懷胎數月的孕肚上,與尚未出世的孩子說話,他一句:「這世界也許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至少你現在仍與上帝在一起。我沒有做錯事,但是,我被處罰了。」讓人再也忍不住爆淚。客觀來說,歐瑪魯並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人,他的不合時宜、不知變通、毫無生活情趣,都讓他顯得與旁人有些格格不入。這樣的一個人,卻願意為了從不認識的陌生人起身而戰,他的感情與他的信仰單純而雋永,如同混亂世界裡的一線曙光,讓觀者即使心有所傷,仍願意繼續相信某些事情,並為之奮鬥拼搏。真心覺得這是一部蠻不錯的電影,近年看過與「忠於己身職務」相關主題電影,大概有:《間諜橋》、《妮嘉》、《薩利機長》,以及《震盪效應》,內容都很令人感動並引人深思,推薦給大家。※亂七八糟後話:九月初看完屍速列車之後,曾與弟弟討論劇情,跟他分享了自己最喜歡裡面的流浪漢,還問他最喜歡劇中哪個人物。沒想到他竟然回答我:「列車長。我想像他那樣,到死之前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瞬間感到震驚,沒預期會從屁孩口中聽到這個答案﹝笑﹞,心裡卻泛起難以言說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