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有兴趣~~ >y,. `ECn
4"3.7.<Q`
第一、无论是道、佛、还是基督教,任何一个大型宗教都必然是一定的 b#"&]s-
DSWmQQ
哲学核心加上上层建筑。而哲学的起源无非是人开始把人生作为思考对 Q, "8Ty
`8tstWYa]Y
象而产生的反思。既然是人作为人生思考的产物,为何不能用在每一个 LE)$_i8gX
<`G-_VI
人身上还有区别对待分层次发生?“无为”、“无用”这俩名词虽出自 ZR-64G=L,
h@'CmIZc
道家,但其包含的意义一样可以适用于一切人、事、物。海纳百川,有 LEe{fc?{
[clwmx
容乃大才是道之精髓,年龄或者经历不是评定是否悟道的标准。道家的 Vy|4k2
@/ nGc9h
风范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易近人。所以庄子才形容说,道“在蝼蚁, 6|{&7=1t
sekei6#fi
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就描写的程度看来练峨眉以及蔺无双的领 s[dIWYs#
?FUK_]
悟还没有箫中剑来得深刻,只是人们普遍有“人从事了什么,人就是什 `S5::U6E
8h4]<T
么”的惯性思想,以这种思想容易倾向于把世界中的规律性和规则性设 Wv9L}@J
H3`.Y$z
想得比所见到的多一些。 TI<3>R
!f&hVLs0
箫中剑这个人很简单,“无我无私,无念无求,舍己存道,天之见证” l(-"rE
_%Ua8bR$
这十六个字足以形容。但这种简单来得复杂,所谓无用之用,无知之知 z]C=nXbk
s$(%?,yf2
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Bd)Cijr
^c>Bh[
程宾诺莎曾说:“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 #`f{\
1|!)*!hu
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为它们受苦。” "vQ%`
Q
&l!T2PX!
而箫中剑走了最崎岖的一条路“七情六欲升华,就会达到弃我”, >Yk|(!v
;UUgqX#
最后他居然还能保持住最本质的善良真是奇迹。所以,箫中剑绝对不是平常人。 5XzsqeG|
7fO<=ei:
而“无我才能有我”这个道理“无为而无不为”一样。它不能像万物那样“为”。 C2\WvE%!
|5:2?S2R
可是万物都生出来了。所以道无为而无不为。无我是“我”之所以生者。 mk^,{D
^OX}y~'
“我”本身若无一物,则能装得下他人,成就他人也是成就自我。 U<q`f-
0!KYi_3
:g'
'GqGZ
第二、三教九流的思想并无想象中那么不可跨越的界限,武痴精神是道 q#Q%p+
u*W! !(P/
家、佛家还是法家都跟“无我无私,无念无求,舍己存道,天之见证” V/#J>-os}W
`-{? !
不冲突。 SdYbT)y
0sH~yvM5
就像道家有“无为之为”,佛家有“无修之修”。 {fHY[8su0
V9qA'k
庄子可以说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慧能也可以说“万物皆佛性”。 ?daxb
IbL'Z
就拿“无为”来说,后来经过一定的修改,成为法家的重要学说之一。 ~m,~;
a~a:mM>p
且,武痴精神每个人得出的都不一样,侠刀是以武行侠的“趾武”, m&DI2he
9[&ByEAK
箫中剑的是“止武”……哪个才是标准,谁人又是权威? >3B{sn}
/]j{P4
他们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但这不影响其共存和发展。 Hm!"%
L(u@%.S
人本来就是矛盾的综合体,由人得出的哲学本身也有矛盾的地方,且 GYiL}itD=3
]B3+&g
这些矛盾永远不会消除。能够自圆其说的哲学也许到头来是全盘皆错, frW\!r{LT
S;gy:n!t
而充满矛盾而不能自圆其说的哲学那才有可能有一部分是对的。 1#7|au%:)
"v`q%(TA
万物自然本性的相对性,以及人与宇宙的同一。 *{j;LA.BR#
x=L"qC9f/
要达到这种同一,人需要更高层次的知识和理解。由这种同一所得到的结论才最能靠近真理。 3D!7,@&>3
DEhR\Z!
7UGc2J
第三,关于常态与变态,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8 ,RTe
+J;b3UE#
师九如、策马天下、嗜杀者这条线,就剧情来说比萧中剑的更加单调,可是大家都很喜欢。为什么呢? cJ@fJ|
);iJ9+ V}
因为大多数的人认为如果看不到与他相似的情感,就会认为自己是疯了。 3+d^Bpp4
mwsBj)
所以简单而顺从大众理解的套路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是不争的事实。 DNgh#!\X
T ,!CDm$=
所以你不能因为林黛玉的楚楚可人就不写她的凄凉凋零, EA1&D^nT
9+@z:j
也不能因为哈姆雷特的正直高贵就注定写他最终花好月圆。 %saP>]o
qLb~^'<iD
如果不这样走那就是不合常理,就是变态。 Bw!J!cCj
!v=/f_6
变态不过就是不合常态,而“常态”,又不过只是一种人为规范的产物。 ohyq/u+y~A
,30lu a
只是因为时间的漫长使人忘记了它的出身,反复的重申使人能够无意识地遵守它, 0-{E% k
X"`[&l1
从而规范变为自然,显得不可抗拒。这正是意识形态的一个常用花招。 l<4P">M!.
X(Mpg[,N"
又以规则最为不可亵渎地“自然”。有自然学基础,又有社会学基础, ')yYpWO
Q(aNa!
再加上重重覆盖其上的宗教和道德“绝对命令”,以及根深蒂固的歧视成见; A-3^~aEgx
fJ5mKN
于是乎,这个最意识形态不过的东西终于成功地抹杀了它的出身,成为最自然的东西。 bx{njo1Mr
x0{B7/FN
KaOXqFT=
第四,箫中剑行为来自意识的指导。而他的领悟来得并不突然,也并不无厘头。 /U!B2%vq_
8au Gz
,"
惨遭灭门之后来到傲峰,与冷醉的接触和冷滟的对谈能让他冷静地思考之前的一切 a'Odw2Q_
6'e^np
而悟出那些个东西这个在我看来很合理。这些以及他对冷滟的感情以前唠叨过很多,现在就不再重复。 >b9J!'G,(
nHDKe)V
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他思想和行为的依据,就像六祸之前的经历能成为他悟道的依据一样的道理。 5[B)U">]
?f3R+4
这个是见仁见智,能理解理解,不能理解也无所谓,反正这就是他。 uqI'e_&=&5
Akc
|E!V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塑造自己的真理,支持这个观点也好,反对这个观点也好, -~xQ@+./
SB('Nqih
所找出的一切论据都是以“我”为意识和思考中心出发的,这是人的本性。 YqWNp
1'(";0I
所以没有人能靠逻辑说服过任何人,就连逻辑学家也只是把逻辑作为收入的一个来源而已。 <"`f!k#[
LD
NdHG6
要说服一个人就必须迎合他自身利益、他的欲望和他的意志。 5%QYe]D
{:_*P
TVk
可以回忆一下大家对自己的胜利记得多么久,对自己的失败忘记得多么快,连记忆力都是意志的奴仆。 eFf9T@
9ei'oZ
U=j`RQ 9,
最后,楼主本来也是在写自己的感受,大家都是在写自己的感受。 *>zOWocxD
X@Zt4)2#
所谓科学论文不可能用在人物评论上的——毕竟没有数据和试验的支持。 \nuzl
%`$:/3P$U
万物之道,唯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