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法天宮上師 4:5CnK
上師 qtD3<iWV
藏語喇嘛的意譯。但在漢語習慣上僅狹義的稱自己依止的師父及傳承上的祖師。 eB^:+h#A_
s3Y
\,9\
欲界第六天 xsV(xk4
天魔:就是欲界第六天上的魔羅天。因為深著世的快樂,起諸邪知邪見的心念,憎恨嫉妒破壞一切聖賢不生不滅的道法。是屬於外魔,乃生死的惡緣。但是魔羅天的魔子魔孫,以及魔民,真是無量無邊。所住的宮殿,乘空往來,壯麗無倫,比較人間的宮殿,超過百千萬倍。若是比較色界天上,就不如的多了。不過,魔的威力甚大,而且快樂自在得很。因為做人的時候,做過一點功德善事,而著生死愛欲,所以生到魔羅天。可惜沒有永久的存在,等到福報享盡,必定墮落惡道,受大苦惱。若是世界壞劫的時候,那火災直接燒盡色界初禪天,乃魔王天,全為灰煬。 qP*$wKY,
Of SYOL7o
桐文劍儒 )nTOIfP2
桐陰月簾棲鳳客,西風鳴人睡; -@<k)hWr
更翻淒涼樂府曲,醉裡挑燈, ?:~Y%4;
臥劍人!到底意難遂。 SPn0D9b]
桐陰月簾棲鳳客:梧桐樹下斑駁月影,猶如月光透過垂簾一樣,其中,有位賢者暫時在此地歇息過夜。 ]7fqVOiOu
「鳳」指賢士君子。 ,=R->~ J
古代鳳凰只棲息在梧桐樹,因此有詞牌名〈鳳棲梧〉 7Oru{BQ">
典故出自《莊子‧秋水》:「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唐‧陸德明《經典釋文》:「鵷鶵,鸞鳳之屬,亦言鳳子也。」 _Z@- q
梧桐呼應----''桐''文劍儒 /0\m;&
西風鳴人睡:秋風悲鳴嗚咽,人們皆已沉睡。 *GTCVxu
更翻悽涼樂府曲,醉裏挑燈:此時,我卻再度翻唱悽涼的古典樂府曲子,在帶著醉意,隨手撥動燈芯點燈。 /t(dhz&xN
樂府:漢武帝置,為掌管音樂的機關,職掌製定樂譜,採集民間詩歌以入樂,並負責訓練樂工。樂府所採集保存的民間詩歌稱為樂府。後泛稱凡配樂的詩歌詞曲,以及文人模仿樂府的作品為樂府。 a<rk'4,8a
醉裡挑燈:出自南宋‧辛棄疾〈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看劍即「臥劍人」。 `` 6?;Y
上二句表現出眾人皆醉[[睡]]我獨醒的意思。 7.hn@_
臥劍人:即桐文劍儒自己。臥劍,表示以劍為枕,臥睡於劍。 W{?7Pn?1`
到底意難遂:心意終究難以得償所願。 zl=RK
wBA[L}
三槐城 Ud\Jc:DG
三槐指三公。古代外朝植槐三棵,三公位在其下。三公,即太尉、司徒(丞查)、司空的合稱。三槐也為王姓堂號之一。北宋,王佑,山東莘縣人,官尚書兵部待郎,以文章顯于漢周之際,事太祖、太宗,為名臣,世多稱其陰德。佑手植三槐於庭,曰:“吾之後世,必有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後,其子王旦果然拜相。(拜,通過一定禮節授予官職。) tHJ#2X#Y.
P}KyT?X:
女蘿辟命 Wu,'S;>C
女蘿:松蘿的別名。見松蘿條 Tmg~ZI:MW
古代詩歌中常以菟絲和女蘿纏繞,比喻夫妻或情人的關係。文選˙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唐˙李白˙白頭吟:誰使女蘿枝,而來強縈抱? 0Zs}y\J`
辟命:古代朝廷徵召人作官的命令。 ~ubGx
]o6Or,ml
煙花客 =O<Ul~JRK
對冰川孤辰所吟之詩: F9^8/Z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q ;MihK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9`sC8w|
賀知章 回鄉偶書 oL2|@WNj,
@K7#}7,t
醉輕侯 6NVf&;laQ
黃金白壁買歌笑 一醉累月輕王侯 W8'cAY
李白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Qn54tS0q
憶昔洛陽董糟丘。 x24
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 ?PO~$dUc]
黃金白壁買歌笑。 |-bSoq7t
一醉累月輕王侯。 pE[ul
海內賢豪青云客。 j{C+`~O
就中与君心莫逆。 &~29%Ns
回山轉海不作難。 ;3s_#L
傾情倒意無所惜。 ]2T=%(*
我向淮南攀桂枝。 4=9To|U*
君留洛北愁夢思。 (`>RwooE
不忍別。 ;H9d.D8
還相隨。 + G#qS1
相隨迢迢訪仙城。 h3$.`
>l
三十六曲水洄瀠。 7?:7}xb-
一溪初入千花明。 x00"d$!
万壑度盡松風聲。 Vv~rgNh
銀鞍金絡倒平地。 K, ae-#wgb
漢東太守來相迎。 +/*g?Vt
紫陽之真人。 ?%J{1+hY
邀我吹玉笙。 I83ZN]
餐霞樓上動仙樂。 g4cmYg3
嘈然宛似鸞鳳鳴。 lpQsmd#
袖長管催欲輕舉。 UQgOtqL3
漢中太守醉起舞。 >:%i,K*AM
手持錦袍覆我身。 ja3wXz$2
我醉橫眠枕其股。 (Hb
i+IHV
當筵意气凌九霄。 lJP6sk
星离雨散不終朝。
O;h]
分飛楚關山水遙。 :?2+'+%'
余既還山尋故巢。 m=b~Wf39
君亦歸家渡渭橋。 -yHVydu=
君家嚴君勇貔虎。 6?b9~xRW
作尹并州遏戎虜。 |#q5#@,
五月相呼度太行。 4h\MSTF*
摧輪不道羊腸苦。
Pou-AzEP$
行來北涼歲月深。 T>2)YOx
感君貴義輕黃金。 [8l;X:
瓊杯綺食青玉案。 3U9]&7^
使我醉飽無歸心。 ?sWPx!tU
時時出向城西曲。 F/sXr(7
晉祠流水如碧玉。 dtw1Am#Ci
浮舟弄水簫鼓鳴。 c+c3C8s*8
微波龍鱗莎草綠。 +h_'hz&HlS
興來攜妓恣經過。 ) E.KB6
其若楊花似雪何。 R}IMX9M=
紅妝欲醉宜斜日。 ;>Tko<
百尺清潭寫翠娥。 &@u;xc| v
翠娥嬋娟初月輝。 TkXD#%nFY
美人更唱舞羅衣。 gVjI1{WTK
清風吹歌入空去。 r\Nf309~
歌曲自繞行云飛。 xZZW*d_b
此時行樂難再遇。 Z(Fsk4,
西游因獻長楊賦。 +O>!x#)&"
北闕青云不可期。 %
\p:S)R
東山白首還歸去。 %m$TV@
渭橋南頭一遇君。 ig:,:KN
□台之北又离群。 .q$HL t
問余別恨知多少。 DP**pf%j
落花春暮爭紛紛。 ,6:ya8vB
言亦不可盡。 =$;i
情亦不可极。 ${Cb1|g>j
呼儿長跪緘此辭。 5RCQ<1
寄君千里遙相憶。 }UNRe]ft$
^vmT=f;TM
菩提界 Njsz=
從汙染迷惑中體悟四聖諦。梵語bodhi的音譯。 [u\E*8
菩提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t<s:ut)Q!
CKwrE]h
苦、集、滅、道 w=5D>]
苦、集、滅、道,約四諦,又名四聖諦或四真諦,諦者,理也。 F`KA^ZI
【苦】大論云:「眾生有三種身苦:老、病、死;有三種心苦:貪、嗔、痴。」此曰苦諦。 .|`JS?L[
【集】聚也、集結也、招引也,又成也,言造成苦果之原因也。人因無明,而生出種種欲望與執著,業即聚集為業力,業力集結成業果。 b)RU+9x &
妄想、惡業造成苦果之原因,此為集諦。 k?ubr)[)
【滅】滅者,消除一切苦惱也。要知本來無我,即不起惑、不造業,輪迴於此絕斷,生死之苦由此解脫,此即滅諦。 :#W40rUb
【道】即滅苦之道,即由滅苦達至涅槃之道,此為佛家之實踐修行論。修行之道頗多,三藏大典俱講此道,其主要者為八正道,亦稱八聖道,即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依此八法修行,即可除苦斷集,而達寧靜清涼之涅槃境界,此為諦道。 \o3)\
e]o
四諦:苦→世間苦果 +M-x*;.
集→世間苦因 AB<|iJC
滅→出世樂果 b@j**O>[q)
道→出世樂因 aHx(~&hRcL
\x?q!(;G2
大悲懺慧 rUvjc4O}
大悲:想要拔除一切眾生痛苦的心 }9yAYZ0q{b
$/^DY&
獨孤遺恨 )cOw9&#s
有感詩云1: ;BzbWvBo
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1Q1NircJ
李白〈山中與幽人獨酌〉 R!IODXP=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又一杯。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