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像是一门综合性性艺术,它集雕塑,绘画,戏剧于一体.以形象逼真的艺术感染力见长,常有不少动人的蜡像展品达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数千年来,蜡像展品和制作工艺一直得以流传并日趋完善。制作蜡人的主要原料离不开蜡,蜂蜡(俗称 白蜡,黄蜡)。其揉搓又塑性;且互溶型好,可与植物蜡,动物蜡,矿物蜡等相互溶合,还可溶解成透明的液体状,和各种颜色调和,达到外表光泽的肌肤之感效果。甚至能将人体的肌理,毛孔,皱纹,筋脉,斑点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注:现在发展到还用硅胶,玻璃钢,高分子材料等)为便于塑制,保存和搬运,还常用泥土和硬脂酸,松香等化学原料来改变蜡性易裂易碎的不足。 tw@X>G1z
He@KV=
制作蜡像前,有先用胶泥创作出精细的雕像,再翻成石膏凹模;亦有用石膏泥直接在模特儿面部,手部印上凹模。然后,把配好的蜡灌入凹槽翻压出型,再加工修饰,装上假眼,查上头发眉须,着以肤色。 |G<|F`Cj
(注;现在工艺大多是蜡像身躯经倒模由玻璃纤维制成。至于蜡像头颅,则根据粘土制的头颅初稿造出约12块石膏模,再将高达华氏170度左右的热蜡倒进模内。等到热蜡冷却后,移去石膏模,便制成蜡像的头颅。再以同样方法制作蜡像的双手。再替蜡像面部涂上油彩,令其皮肤呈现一种半透明的色彩层次和真人的质感。头发而按照取样时取得的名人头发样本,找寻类似发质的真人头发,以手工一丝丝地植入蜡像头颅,然后清洗、裁剪并梳理发型)。 h?U
O&(
接着将蜡像装到已制好的木质或钢质等框架上,摆好姿态,穿上服饰和头饰,并配以布景,道具,灯光,音响,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制作历史人物更要注意依据史籍文献进行研究。 /;$[E
$`8wJf9@w
蜡像的制作被普遍认为源于西亚,而盛在欧洲。据说,古巴比伦人首先掌握蜡制人像技艺,因为那儿盛产石油,用蜡塑形是可信的。公元前四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曾请人为他做过蜡像。古埃及殡葬仪式中亦把蜡制神像安放在墓穴里。 DEgXQ[
在古希腊,蜡像已是孩子们的玩偶,但仍为宗教礼仪塑造蜡制神像。每逢古罗马面模节,贵族家庭将蜡制成祖先的面模陈列出来或参加出殡。欧洲中世纪亦曾将蜡像用于巫术。中世纪的欧洲教堂制作还愿蜡像,并用蜡制面模来纪念帝王和伟人,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阿努佳斯达教会内的圣像。 n@3>6_^rwT
Hl=xW/%6y
文艺复兴时,有用失蜡法制成的青铜徽章像,安东尼奥-阿邦迪奥是享有盛誉的蜡像艺人。同时,吉伯提和其他雕刻家开始创制身穿服装,胸佩勋章,与真人等大的彩塑蜡像。若把为铸造雕刻而捏制的蜡模小构图亦作为蜡像范畴,则还有达芬奇的骑马像,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像,杰利尼的帕乐修士像等。 8Zdn,}Z
UiNP3TJ'L
17至18世纪,西班牙,意大利的彩色蜡塑浮雕风行一时。西西里人加埃塔诺.朱里奥。尊博曾与法国外科医生德斯诺期合作制成人体解剖蜡像.期间,英,法,德等国也创制了许多精巧蜡像,制作工艺达到高峰,把头发,睫毛一根根植入蜡胎,甚至做到眼睑开启自如。蜡像徽章又再度兴起,伊萨克.戈塞特是英国首屈一指的蜡塑肖像徽章艺人。 |-H&o]
]4e;RV-B
18世纪末,约翰.弗拉克斯曼完成了许多蜡塑肖像和浮雕像。欧洲在18世纪盛行举办蜡像展览,并历久不衰。18世纪初叶德国还曾举办过一个由机械装置的蜡塑展览。然而,因蜡像制作工艺要求日趋复杂,致使成本越来越高,到19世纪后半叶,其规模逐渐式微。但永久性的蜡像展示馆却一直延续下来,其中最著名的有1835年在伦敦贝克街建立的杜索夫人蜡像馆,以及后来陆续建立的巴黎格雷万博物馆,荷兰阿姆斯特的杜索夫人蜡像馆,加拿大的维多利亚蜡人馆,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兰开斯特蜡人馆及意大利佛罗伦萨城外的拉.斯贝考勒蜡像馆。后者以陈列人体解剖蜡像著称。许多蜡像馆已成为当地的一个旅游中心。许多尊蜡像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E{(;@PzE
:4|4=mkr
我国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已掌握失蜡铸造工艺,是否用此技术制作过类似蜡模的人像,现已无从考据。我国近代蜡像艺术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发展的,至今已有半个世纪。我国近代蜡像开拓者程枕霞(1898---1966年)早年悉心研究中国古代服饰,他受到杜索夫人蜡像馆的启示,拟用真人大小的蜡人穿着历代服饰,向外界介绍我国的服饰文化。 j>kqz>3
1939年,他制作的二十多尊蜡像身着唐,宋,元,明,清历代服饰,于当时的北京饭店六楼大厅展出,曾受到广泛的好评(当时德国驻北平的文化官员鲁亚文当即购买了八件作品运往法兰克福去陈列)。以后他的作品又不断更新,在全国各地展出。 n6v6K1
1951年第9期《人民画报》曾介绍其服饰蜡像艺术;1957年广州文化公园设专厅长期展出了他的作品,这是我国第一个长设的蜡像馆。他的胞弟程绣虎(1909---1961年)擅长书画,亦善于制作蜡像。1953年,配合宣传婚姻法的公布曾为华东纺织局塑造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蜡像十二尊。 :(%5:1W
还有蜡像专家陈晰(1912---1986年)在解放后有大量优秀的时装蜡像作品。他的蜡像以中国现代人物为模特儿,形象逼真,质感细腻 。特别是一尊以贵州女演员为原型的蜡像,真假难辨,呼之欲出,作为东方妇女形象,曾在国际服装展览会展出。他还制作过不少有中国特色的时装模型,送往地处热带的斯里兰卡和位于寒带的瑞典展出,经受了高温和低温的考验,具有既不易融化又不易冻裂的特点。蜡像的仿真程度和制作工艺的精美在国际上获得一致好评。 D%Z|
%iB,IEw
而今,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我国已出现不少新一代的蜡像制作专家。蜡像在世界上已不仅作为艺术品来观赏,在科教卫生,影视戏剧中也被广泛应用。甚至,还有制成关节能活动,有表情,能言语的蜡人,作为替身,在警卫部门发挥其特殊作用。 W g!
Lfu
由于制作蜡像的工艺要求高,难度大,因此其配方往往秘而不传。而做黄种人的蜡像难度更大,因为东,西方人中的差异涉及到皮肤的色调,质感和染色等方面,搞不好就会偏白或透明发亮,好像西方人的面孔装在东方人身上而失去真实感,而今已有些蜡像馆采用高分子化合塑料等来制作“蜡像”。